郑志华官方网站
http://7081.diaosu.cn
郑志华首页>文章>正文

郑志华根雕•天趣意趣合一

更新时间:2025-05-06 06:17:50 作者:郑志华

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造化了千资百态的天然根材,它们的形体、纹理、色彩、线条等然各异,形成了天生的自然之美。优秀的根雕艺人,往往善于利用根材的自然之美,保留自然之色,借鉴自然之形,抒发自然之情,表现自然之神,使天趣和意趣高度合一,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。郑志华就是一个善于把天趣和意趣有机结合起来的民间根雕艺术家。

郑志华在从事黄杨木雕创作的同时,善于化废为宝,利用黄杨树根奇特的形状和独有的纹理、色彩,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,创作出了一件件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品。入选1999年北京首都艺术博览会和龙年百名画家精品集的黄杨根雕《大肚能容》,塑造了挺肚侧首微笑而行的弥勒。他巧借自然美,利用了黄杨树根天然的造型和纹理,因材施艺,把挺突的树节设计成弥勒的大肚,把黄色的树皮设计成弥勒的架裟,经过头部和脚手简洁明快的雕刻,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个慈祥可掬的弥勒形象。在艺术处理上,巧借弥勒五短形象之特征,采用多圆构图。圆在我国传统艺术处理手法中,代表完满、和谐与包容,以充分体现团结与吉祥美好的主题思想。七分天成,三分雕刻,使天趣和意趣得以有机合一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黄杨木雕传统的弥勒雕像中,往往是正面静态的坐姿,而《大肚能容》却反其道而行之,变成了一个动态的形象,给人以一种鲜活清醒的感觉。在创作《藏女》中,郑志华把弯曲多变的树节设计或少女随风飘逸的衣袍、体态轻盈凹凸有致的优美身段,再通过数笔雕刻,勾画出少女腼腆的神色,达到了“藏中见露,以少胜多”的艺术境界。正是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在1999年中国民间艺术展览会上,作品展出后引起轰动,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,并荣获金奖。郑志华在根雕艺术创作中追求天趣和意趣合一,取得了较好的成绩,《惚》、《天问》、《济公》、《杜甫》、《母子情》、《唐风》、《吻》、《一苇渡江》等作品在社会上反响强烈,有的还被各界人士收藏。

郑志华是浙江省民间文艺家队伍中的中年民间艺术家,从17岁至今的20多年时间里,创作了数百件根雕作品,其中有30多件在全国和省、市重量级展览中获奖。受到中央领导人何鲁丽、陈士能、省委副书记梁平波等赞赏并亲切合影留念。我们期望他再接再厉,向社会奉献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特征的根雕作品。

陈德来,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,曾任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、《山海经》杂志主编。

评论

发表评论

微信

微博